南京市第二十七高级中学刘洪友书法特长生班走进焦山碑林开展研学活动
[ 发布时间:2024/3/27  阅读:6次  来源:管理员 ]

3月27日下午,南京市第二十七高级中学刘洪友书法特长生班的学生们来到焦山碑林开展研学活动。


焦山碑林面积不大,但馆藏碑刻五百余方,素有“江南第一碑林”的美誉,其西麓崖壁上刻录着历代文人墨客留下的大量吟咏山水、寻访古迹、抒情言志的诗文和题刻,绵延150余米,风采各异,蔚为壮观。刘洪友书法特长班一行人参观了馆藏碑刻珍品,大家分享碑刻文化,书法文化,传统文化,解读碑刻背后的故事。


走进焦山碑林的第一展厅,一下子就会被正中间的一方碑刻所吸引,它高大挺拔,厚重质朴,这便是有着“初唐妙品”之称的——《魏法师碑》,是江苏省境内为数不多的初唐碑刻。在《澄鉴堂》展厅中,大家欣赏了宋代文同、苏轼的巨幅“风竹画”以及《澄鉴堂石刻》。众人对文同画竹以篆书笔法作竿,以隶书笔法作叶的技法赞叹不已,同时也第一次了解到“胸有成竹”一词原来出自《澄鉴堂石刻》苏轼的题跋中。大家一路访碑,寻访到宋代最早的石刻地图《禹迹图》、欣赏了《乾隆御碑》。在《瘗鹤铭》展厅中,学生们驻足研究了被千百年来书家所推崇的《瘗鹤铭》。《瘗鹤铭》原为六朝时期西麓摩崖上刻石,因雷击坠入江中被人发现,在清代打捞出五方残石,现收藏于焦山碑林。《瘗鹤铭》是隶书向楷书过渡的一个实物遗存,是书法爱好者研究书法发展史的珍贵资料,也是书法艺术的重要范本。


大家表示此次研学活受益匪浅,最大的收获就是与《瘗鹤铭》这一稀世珍宝近距离接触,同时了解到它的前世今生;碑林的碑刻文化、书法文化也对他们在日后学习书法有所帮助。




 
上一篇:无 下一篇: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