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鹤铭讲堂】举办—《书法的融合》书法专题讲座
[ 发布时间:2025/5/18  阅读:797次]

今年“5.18”国际博物馆日的主题是:快速变化社会中的博物馆未来。强调在快速变化的社会中,作为文化身份的重要连接者、创新者和守护者,博物馆应与时代共振。博物馆不仅仅是保存历史文物的场所,还承担着连接过去、现在和未来的桥梁作用。

      值第49个“5·18国际博物馆日”之际,镇江焦山碑刻博物馆以文化传承与创新为内核,推出了专题“鹤铭讲堂”活动。当日上午,江苏省人民政府参事,江苏省书法家协会副主席刘灿铭教授受邀做客焦山碑林,为广大镇江书法爱好者带来了“书法的融合”主题讲座,结合“国际博物馆日快速变化社会中的博物馆未来”主题,展现书法艺术在融合发展中变化魅力。
      讲座中,刘灿铭老师系统阐释了书法创作的融合路径。他由"合体"概念的提出切入,指出《爨宝子碑》等经典碑帖印证了书法融合的历史传承,强调当代书法应在多元融合中构建时代特色。讲座从内涵、途径、意义、关注四个方面展开。他指出书法融合需以某一风格为根基,通过广泛接触传统资源、碰撞选择多元元素、创造性整合笔法结构、最终提炼个性化语言四个递进阶段。他强调"做减法"在风格定型中的关键作用,以弘一法师、于右任等大家为例,揭示删繁就简的审美智慧。面对创作中的同质化困境,刘老师提出"经典与新文献资源整合"的创新思路,倡导在保持书法本体的基础上,突破碑帖界限,借鉴简牍等新文献中的行草化元素。最后提出当代书法应追求"和而不同"的审美境界,既要尊重传统和谐法则,更要通过创造性转化形成具有辨识度的个人风格,为后世留下这个时代特有的艺术印记。整场讲座既具理论深度,又紧密结合创作实践,为出发创作提供了重要启示。
      活动尾声,刘老师与观众互动交流。观众积极分享心得、踊跃提问,刘老师耐心解答,现场气氛热烈。
      焦山碑刻博物馆借“鹤铭讲堂”这一平台,发挥文化连接者的作用,将书法文化的过去、当下与未来紧密相连。观众们沉浸其中,领略到书法文化的博大精深,对书法发展与创作中的融合有了全新感悟。此次讲座,不仅是一场书法理论的盛宴,更体现了博物馆在新时代的担当。


 
上一篇:无
下一篇: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