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交流】问道碑林 |金石同道——在焦山碑林开展学术交流活动
[ 发布时间:2025/10/15  阅读:70次]

      9月27日,江风拂“浮玉”,焦山凝清辉。来自京冀鲁豫苏皖沪浙诸地的金石同道马龙、马琨、毛亚男、王伟光、张葆冬、张振国、疏约(顾燕丰)、程家仓、张冰、苏靖、杨波、程松、钱宜东、马友今、杨桥梁、陈存柱、王志强等人,值“羽仪稽古——张振国凤凰画像拓本题跋展”开幕之际,受镇江焦山碑刻博物馆的邀请,相约造访素有“江南第一碑林”之称的焦山碑林。

入馆先瞻御碑。乾隆御碑巍然立于庭中,规制甚巨,上下云水缭绕间,九龙昂首腾跃,龙牙毕现,浮雕之精堪称江南石雕典范。碑石阴阳两面皆镌御笔,正面《游焦山歌》评金、焦山水之优劣,言焦山胜景更胜一筹;背面《游焦山作歌三叠旧韵》则寄寓对颜、苏先贤的景仰与民生关怀,笔法圆润雍容。众人驻足良久,叹其规制之宏与文心之远。

循回廊徐行,明清大家刻帖琳琅满壁。明刻米芾临《兰亭禊帖》笔意飞动,尽得右军神韵;清《澄鉴堂石刻》四十二方石碑,集宋元明清七十四家题识,苏轼墨迹隐约可见,墨气穿透百年光阴。《瘗鹤铭》的峻逸、《魏法师碑》的端严、明清诸家的风雅,令众人不时颔首共赞。行至摩崖石刻区,陆游《踏雪观瘗鹤铭》题刻犹存,字迹虽经风雨侵蚀,“踏雪寻碑”的雅韵仍可想见,与“大字之祖”《瘗鹤铭》残石遥相呼应,堪称双璧。

访碑尽兴后,研讨会于碑林会议室举行,众人围绕此次访碑的所见所感展开热议。大家既谈张振国凤凰拓本题跋中“凤鹤同鸣”的策展深意——凤凰图腾自商周至唐宋的演变,恰与焦山鹤文化同为华夏文脉;亦论《瘗鹤铭》的书法流变与乾隆御碑的历史价值。江风穿廊过庭,拂动碑刻拓片,仿佛古贤亦在侧倾听。

日暮时分,众人乘轮渡辞焦山,回望“江中浮玉”,五百余方碑刻犹存墨香。此番访碑,起于凤凰拓本雅集,归于碑林文脉探寻,金石同道皆感不虚此行,更叹中华书法艺术绵延不绝的生命力。


 
上一篇:无
下一篇: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