镇江焦山碑刻博物馆简介

镇江焦山碑刻博物馆系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焦山碑林和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焦山古炮台的管理机构,隶属于镇江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

它位于镇江市5A级风景名胜区——焦山风景区内,是以收藏、研究、保护、展示古代碑刻为主的专业博物馆。2024年8月评定为国家二级博物馆。

焦山碑林由焦山摩崖石刻与碑林组成。

焦山摩崖石刻环集于焦山西侧崖壁,气势磅礴,存有六朝以来刻石八十方,“大字之祖”《瘗鹤铭》原址即于此。摩崖唐刻《金刚经偈句》、宋刻《米芾题名、题刻》、《陆游踏雪观瘗鹤铭》等,均属上品,弥足珍貴。

焦山碑林源于北宋庆历八年(1048)钱彦远太守所建宝墨亭,明代扩建为宝墨轩,自清以来,蜚声江左。后屡遭兵燹。新中国成立时,已是环堵萧然。1962年镇江市人民政府为抢救民族文化遗产,聚四乡刻石,在原宝墨轩旧址重建焦山碑林。1988年维修,2002年扩建,并于2020年再次进行改造提升。现碑林占地面积近7000平方米,庭院错落,回廊曲径,荫浓生香。珍蔵碑刻五百余方,著名碑刻有唐《魏法师碑》、宋《章岷墓志》、明刻宋米芾临《兰亭禊帖》、清《澄鉴堂石刻》,“大字之祖”——《瘗鹤铭》独立中厅,雄峙书史。

焦山碑林集江南碑刻精粹,敷历代书法风范,融自然景观人文景观于一体,诚为名城胜迹,国之瑰宝。

焦山古炮台是近代史上中国人民抵御外侮、抗击侵略的一处重要历史遗迹,现为省级文保单位,同时也是省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国防教育基地。位于焦山东北角,建于道光二十年(1840)。长约80米,宽55米左右,呈扇形,有暗堡式炮位8个,块石基础,黄泥石灰质地,占地3300平方米。炮台西侧有弹药库一座,外为黄泥石灰材料,内层为水泥砂石材料。

焦山书画院是镇江焦山碑刻博物馆临展厅,以书画展为主,建筑面积400平方米。